可用于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生产,或利用部分堆肥产品进一步制成各种作物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用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或大田生产粪污处理设备的重要性,对减轻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业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能将禽畜粪便原粪污水分离为液态有机肥和固态有机肥。液态有机肥可用于农作物利用吸收,固态有机肥可运到缺肥地区使用,也可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同时经过发酵可制成有机复合肥。用配套的液下泵将原粪水送至禽畜粪便处理机内,通过安置在筛网中的不锈钢螺旋轴,挤压分离出固态物质(干粪),液体则通过筛网从出液口流出。
主要由发酵室、主轴传动系统、液压动力系统、上料提升系统、自动出料系统、高压送风系统、除臭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智能高温好氧发酵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畜禽粪便堆肥处理设备,配由有氧气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电辅加热装置,实时在线监测,通过通讯信号由PLC优化计算对送氧量和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在通畜禽粪污发酵处理设备风、充氧、搅拌等作用下,确保含氧量和温度一直处于发酵的最佳状态,最大程度利用生物热,实现生化反应及水分蒸发,有效缩短发酵周期通过送风系统向发酵室内均匀送氧,满足发酵过程氧气量需求,使物料充分发酵分解,高温阶段维持5-7天。
有机肥发酵系统设计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
2.综合考虑粪便的质量、粪便的特征,选用的工艺流程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合理、运转灵活、安全适用。
3.有机肥发酵系统平面布置力求紧凑,减少占地和投资。
4.有机肥发酵罐运行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力求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5.严格按照厂方界定条件进行设计,适应项目实际情况要求。
利用堆肥设备调控堆肥参数,过程控制参数包括通风、温度以及氧气浓度。
1.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必须测定堆层温度的变化情况。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5℃~70℃,当堆体温度超过75℃时,应进行翻堆或强制通风;堆层各测定点温度均应保持在55℃以上,且持续时间不得少于7d,发酵温度不宜大于75℃,而且在65℃~70℃的高温期维持3d以上。覆膜发酵周期内,堆肥温度达到60℃以上,保持7d~10d可翻堆1次。翻堆时需均匀彻底,应尽量将底层物料翻入堆体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注:在堆肥发酵第10天建议翻堆1次,提高发酵效果,保证收益。
2.水分控制。随着堆肥发酵含水率逐渐下降,到覆膜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应在35%~45%。
3.氧气浓度控制。发酵过程中,应进行氧气浓度的测定。必须通过强制通风使堆体内氧气浓度保持在8%以上,宜控制在10%~15%。跟踪耗氧速率,及时调整通风量,标准状态下的风量宜为0.05Nm3~0.20Nm3/min·m3;风压可按堆层物料每增加1m,风压增加1.0KPa~1.5KPa选取。通风次数和时间应保证发酵在最适宜条件下进行。注:发酵初期,通风量以膜鼓起且膜可压住为主,但后期以长时间通风去水为主。
4.控制方式
覆膜发酵过程可选用参数控制、节点控制等控制方式,参数控制方式宜选择温度-氧气浓度联动控制,节点控制方式可选择时间节点控制、温度节点控制以及时间-温度节点联动控制。
5.去膜
覆膜发酵周期一般应大于20d,判断腐熟度,指标见表5。终止覆膜发酵时,发酵物料不再升温,去膜,堆体无臭味、颜色为灰色、灰褐色或黑色。
6.二次发酵
若需要进一步提高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可将堆体移出覆膜发酵区继续堆置15d~30d,中间翻堆1~2次。二次发酵也叫陈化或后腐熟,过程包括降温期。
发酵好的有机肥一般可以直接作为生物肥,也可以进行造粒等,以提高其经济附加值。
或直接用于作有机肥使用,如果制作复合生物菌肥,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特点,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化肥进行复配制粒等,如果发酵后用于养殖蚯蚓,在完成发酵后每吨添加20公斤以上的营养糟渣如酒糟豆渣等拌匀,调水含量到65%,摊开透气3天后即可使用。
联系电话:1561063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