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堆肥设备调控堆肥参数,过程控制参数包括通风、温度以及氧气浓度。
1.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必须测定堆层温度的变化情况。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5℃~70℃,当堆体温度超过75℃时,应进行翻堆或强制通风;堆层各测定点温度均应保持在55℃以上,且持续时间不得少于7d,发酵温度不宜大于75℃,而且在65℃~70℃的高温期维持3d以上。覆膜发酵周期内,堆肥温度达到60℃以上,保持7d~10d可翻堆1次。翻堆时需均匀彻底,应尽量将底层物料翻入堆体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注:在堆肥发酵第10天建议翻堆1次,提高发酵效果,保证收益。
2.水分控制。随着堆肥发酵含水率逐渐下降,到覆膜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应在35%~45%。
3.氧气浓度控制。发酵过程中,应进行氧气浓度的测定。必须通过强制通风使堆体内氧气浓度保持在8%以上,宜控制在10%~15%。跟踪耗氧速率,及时调整通风量,标准状态下的风量宜为0.05Nm3~0.20Nm3/min·m3;风压可按堆层物料每增加1m,风压增加1.0KPa~1.5KPa选取。通风次数和时间应保证发酵在最适宜条件下进行。注:发酵初期,通风量以膜鼓起且膜可压住为主,但后期以长时间通风去水为主。
4.控制方式
覆膜发酵过程可选用参数控制、节点控制等控制方式,参数控制方式宜选择温度-氧气浓度联动控制,节点控制方式可选择时间节点控制、温度节点控制以及时间-温度节点联动控制。
5.去膜
覆膜发酵周期一般应大于20d,判断腐熟度,指标见表5。终止覆膜发酵时,发酵物料不再升温,去膜,堆体无臭味、颜色为灰色、灰褐色或黑色。
6.二次发酵
若需要进一步提高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可将堆体移出覆膜发酵区继续堆置15d~30d,中间翻堆1~2次。二次发酵也叫陈化或后腐熟,过程包括降温期。
能将禽畜粪便原粪污水分离为液态有机肥和固态有机肥。液态有机肥可用于农作物利用吸收,固态有机肥可运到缺肥地区使用,也可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同时经过发酵可制成有机复合肥。用配套的液下泵将原粪水送至禽畜粪便处理机内,通过安置在筛网中的不锈钢螺旋轴,挤压分离出固态物质(干粪),液体则通过筛网从出液口流出。
运行主体,采用公司新研发的空气压缩制热机对设备运行进行持续供热氧,在由温控系统对物料进行控温发酵烘干,并配备公司专用生物菌技术,对养殖粪污和辅料混合后进行烘干酶解处理。整套设备配备运转耗能少,运行成本低;处理粪污量大。设备占地面积小,智能化高,完成发酵后的粪肥无臭气,含水率达到35%-39%左右;
如今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重视并不断的给予一定的福利政策影响,加上我们农业大国对有机肥料的大量需求下,有机肥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那么在众多有机肥发酵设备中,哪一种设备性价比最高呢?有机肥发酵设备是根据不同的产量、原料等需求影响下,分为了许多不同的款式。有适于大跨度,高深度的有机肥原料发酵的轮盘式翻抛设备和槽式翻抛设备。有功能性、适用性强的铲车翻堆机等。然而,性价比较高的翻抛机设备,则是行走式翻抛设备。
混料部分
混料部分是将含水率75%左右的含水率较高的粪便或有机废弃物与生物质、发酵菌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调节含水率、C:N、透气性等,达到发酵条件。如果原料含水率在55-65%可以直接入罐发酵,通过螺旋输送机进入发酵罐体。
联系电话:15610638787